龍騰斷橋
有「台灣鐵路藝術極品」稱譽的龍騰斷橋,始建於日
據時期的1907年,據說日本人在建造這座橋之前,先
在附近興建一座磚仔窯,燒出高品質的磚塊,提供
建造橋樑所需。龍騰斷橋經歷了百年風雨吹襲、天災
地變,磚塊的顏色仍然那麼鮮艷,是因為磚塊是一等
品,抗壓強度達到每平方公分150公斤以上。唯有一等
品的紅磚,才可以承載火車高速行駛時的瞬間重量。
日本人建造魚藤坪橋,採用當時最先進的「荷蘭式」
砌磚工法,由拱形的磚塊疊砌方式與接合切角,可看出精
緻的砌磚手法。魚藤坪橋完工之後,是當時台灣地區海拔
最高、跨距(61公尺)最大的橋樑。
魚藤坪橋,北端四個拱磚橋孔,南端兩個拱磚
橋孔,採上承式鋼桁樑及鋼鈑樑組成,是當時縱貫
鐵路上最大的拱橋。
昭和十年(西元1935年,民國24年) 4月21日清晨,
台灣中部發生規模七.三級的大地震,造成死亡三
千多人的慘重災情,震央即在三義附近的關刀山,
魚藤坪橋被震毀了,無法修復。
於是日本政府在原橋西側 八十公尺 處,
另建一座跨越魚藤坪溪的新鐵橋。這座新鐵橋
一直使用到民國八十七年,新山線完成之後,
也被廢棄了,兩座舊橋先後走入歷史。
在濃密綠樹襯托下,龍騰斷橋顯得更鮮紅。
龍騰斷橋分成兩部分,魚藤坪溪北岸的是北斷橋,
南岸的是南斷橋。從北斷橋旁的柏油路,有一條往
下的階梯岔路,可通往南斷橋和魚坪溪河床。
越過虹型鐵橋,可到南斷橋;順著階梯往下走,可
到河床。
順著階梯一直往下走,可以到魚藤坪溪河床
洗腳、戲水,溪水不深,清澈見底。
越過虹型鐵橋,順著階梯往上走,
南斷橋就在眼前。
南斷橋本來被埋藏在荒煙漫草當中,
最近幾年才被清理出來。
充滿生命力的樹,就長在橋墩上面,
樹根順著橋墩紅磚垂下,鑽進士裡。
南斷橋有茂盛樹木生長,有攀爬的藤蔓附
著,從外觀看來,比北斷橋更有美感。
在萬綠叢中,Amy留下橘色的身影!
留下思古的幽情。
留言列表